新题想学习推拿正骨的理论知识,请问有什么书籍可以推荐吗?
推拿正骨理论知识书籍推荐
一、《推拿学》(严隽陶主编)
- 这本《推拿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推拿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从推拿的历史渊源讲起,详细追溯了推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让读者对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认知。
- 在推拿的作用原理方面,深入探讨了推拿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例如,它阐述了推拿手法对肌肉、骨骼、经络气血等的作用机制,解释了推拿是如何通过特定手法的施力,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进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 对于推拿手法,书中详细介绍和分类。像滚法、揉法、按法等基本手法,都分别讲述了其操作规范、力度要求、适用部位等关键要素。同时,还对一些复合手法进行了细致讲解,例如拿捏法的操作细节及功效,让学习者能够准确认识和掌握各类手法的要领。
- 在推拿治疗章节,针对多种常见疾病列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像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从疾病的病因分析,到推拿治疗的具体步骤,再到治疗的疗程规划,都有清晰的呈现。此外,还提供了一些推拿在预防保健方面的应用指导,适合不同需求的人群阅读。
二、《中医骨病学》(董福慧主编)
- 中医骨病学是推拿正骨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病学》这本书从中医传统理论的视角,对各种骨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 在病因方面,依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探讨了风、寒、湿、热、瘀血等多种致病因素与骨病的关系。例如详细阐述了寒邪侵袭人体后,如何影响骨骼气血运行,进而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出现。
- 在病症分类上,涵盖了常见的先天性骨病、感染性骨病、骨肿瘤、退行性骨病等众多类型。对于每一种病症,都有详细的疾病诊断标准描述。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不仅介绍了一般的症状,如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还提及了从中医角度如何根据舌象、脉象等辅助诊断。
- 治疗部分更是本书的精华所在。除了传统的中药内服、外敷等治疗方法外,也融入了推拿、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对骨病的治疗理念和具体操作。书中强调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人体气血、经络、脏腑的关系来制定治疗方案。
- 同时,书中还有很多临床实例分析,这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应用紧密结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人体解剖学图谱》(柏树令主编)
- 在学习推拿正骨的过程中,对人体解剖学的精确了解至关重要。《人体解剖学图谱》以其精美的插图和准确的文字注释,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解剖学知识。
- 图谱涵盖了人体各个部位的详细解剖结构。无论是骨骼的结构,如不同椎骨的形态、关节面的特点等,还是肌肉的分布与起止点,都有清晰展示。例如颈部肌肉,不仅标注出了肌肉的名称,还详细描绘了每块肌肉的起止位置、走向以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 对于内脏器官,图谱也有着全面且细致的描绘。像心脏的结构,展示了心房、心室的形态与关系,以及大血管的连接情况;肺内支气管的分支结构等,这有助于推拿正骨从业者在操作时避免因对内脏位置的无知而造成伤害。
- 在神经系统部分,详细描述了神经的走向、神经分支的分布等。例如坐骨神经的走行路线,从腰部发出后如何经过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等部位,这对判断某些推拿手法的安全性非常有帮助。
- 书中还会标注一些容易混淆的结构,如某些容易混淆的血管分支等,方便读者进行精准的记忆和区分。
四、《中医筋伤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医筋伤学》专注于传统中医对于筋伤的认识与治疗理念。书中首先阐述了筋伤的中医概念,解释了中医如何定义筋、筋与其他身体组织的关系等。
- 在筋伤的病因方面,从外感六淫、情志失调、劳伤过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例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下可能导致的筋伤情况,书中结合传统中医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 对筋伤的症状与体征有着细致的描述。当筋伤发生时,如何从疼痛的性质(刺痛、酸痛、胀痛等)、肌肉紧张程度、关节活动范围的变化等方面来进行判断。同时,还介绍了一些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如通过望筋、触筋等方法来诊断筋伤的类型与严重程度。
- 治疗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筋伤,提出了多种中药外用、推拿按摩、物理疗法等治疗方案。以软组织挫伤为例,详细介绍了中药外敷的药方配伍原则,以及推拿按摩时应遵循的手法和力度要求等。
五、《按摩推拿手法学》(骆竞洪主编)
- 这本《按摩推拿手法学》对于推拿手法的解读深入且系统。开篇阐述了推拿手法的起源与发展,让读者了解到推拿手法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创新。
- 书中详细介绍了推拿各种手法的分类。从一指禅推法这种基础且具有代表性的手法开始,细致讲解了其手法特点,如要求指端或偏峰吸定一定的部位上,沉肩、垂肘、悬腕等操作规范,以及在一指禅推法练习中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对于滚法,介绍了掌指关节屈曲的程度、前臂滚动的频率和幅度等关键操作要点。
- 在手法的作用原理上,通过现代生理学和传统中医理论的结合来解释。例如,揉法对软组织的松解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其对肌肉纤维的牵拉和放松效果,从中医角度解释为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 书中还涉及到推拿手法在不同身体部位的运用特点。对于头颈部推拿,由于此部位的骨骼结构和神经分布特点,推拿手法的力度、方向等都有特殊要求;而对于腰部推拿,则与腰椎的生理曲度和周围肌肉组织的关联密切相关,书中都进行了详细讲解。
六、《正骨学》(尚天裕主编)
- 《正骨学》是一本全面涵盖正骨理论与技术的经典著作。书中系统阐述了正骨的传统理论基础,如正骨八法等经典手法背后的理论依据。
- 在正骨术的诊断部分,依据中医望、闻、问、切等传统诊断方法,结合骨骼的形态、关节的活动度等因素,对骨折、脱位等疾病进行准确诊断。例如通过观察肢体的畸形情况,结合问诊了解受伤的经过,能够快速判断骨折的类型。
- 对于常见骨折和脱位的复位手法,有非常详细的阐述。无论是上肢骨折如肱骨干骨折的复位手法,还是下肢骨折如股骨骨折的复位方法,都详细介绍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对于脱位,如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细致讲解了足蹬手牵法等具体操作的要点。
- 书中还对骨折后的固定和康复进行了深入讲解。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提供合适的固定材料和方法,如夹板固定的适应证、固定的松紧度等。同时,在康复阶段,阐述了如何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七、《骨科学》(邱贵兴主编)
- 《骨科学》是一部现代骨科学的综合性著作。它涵盖了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从骨骼的微观结构,如骨小梁的排列方式及其对骨骼强度的影响,到宏观的人体骨骼整体架构。
- 在骨病的诊断方面,介绍了大量现代先进的诊断技术。如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在骨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中,如何通过MRI清晰地观察椎间盘、脊髓等软组织的情况,这些知识对于推拿正骨从业者在评估病情时具有重要意义。
- 对于各类骨病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方案的详细介绍。在保守治疗部分,提到了推拿、理疗等方法在某些骨病中的应用时机和价值。同时,对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步骤等也有清晰的描述,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骨病的治疗体系。
- 书中还关注到骨病的预防与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康复方面,涵盖了康复医学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如康复机器人技术在骨病康复中的应用前景等内容。
图书名称 | 简介 | 优点 | 缺点 |
---|---|---|---|
《推拿学》(严隽陶主编) | 系统阐述推拿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推拿历史渊源、作用原理、手法分类和治疗方案等,包含常见疾病推拿治疗的详细步骤。 | 全面系统,对推拿学各方面阐述详细,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 | 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部分内容较为深奥。 |
《中医骨病学》(董福慧主编) | 从中医传统理论视角分析骨病病因、病症分类、诊断标准和从整体出发的治疗方案,包含临床实例分析。 | 中医理论与骨病紧密结合,理论与实例丰富有助于理解。 | 某些传统中医理论对初学者理解有难度。 |
《人体解剖学图谱》(柏树令主编) | 以精美插图和准确注释提供人体各部位解剖结构知识,如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 | 结构展示清晰直观,重点部位标注详细。 | 缺乏与推拿正骨知识的直接关联解释。 |
《中医筋伤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专注中医筋伤,包括筋伤概念、病因、症状体征诊断以及推拿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案。 | 重视中医特色筋伤理论与治疗方法。 | 推拿部分内容没有深入到手法操作的多方面细节。 |
《按摩推拿手法学》(骆竞洪主编) | 全面解读推拿手法,包括手法分类、操作规范、作用原理以及在不同身体部位的运用特点。 | 对推拿手法解读深入细致,结合现代和中医理论。 | 在中医理论的深度挖掘上还可以加强。 |
《正骨学》(尚天裕主编) | 系统阐述正骨理论与技术,包括正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复位手法、固定和康复等内容。 | 正骨内容全面,传统正骨知识体系完整。 | 现代新兴技术在书中体现较少。 |
《骨科学》(邱贵兴主编) | 涵盖骨骼肌肉系统多方面知识,包含现代诊断技术、骨病治疗方案、康复知识。 | 现代骨科学知识全面,体现前沿成果。 | 推拿正骨方面占比较小。 |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正骨是一门专业的技能,书籍学习应结合专业指导和实践操作。
评论
发表评论